家居行业面临相同困境,未来将如何发展
《中国科技投资》何梓嫣
7月28日,居然智家(000785.SZ)正式发布公告称,汪林朋于7月27日在家中不幸身故。公司全体董事推举王宁暂代履行公司董事长、法定代表人、CEO之职。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由高管团队负责,经营情况一切正常。
2025年,居然智家接连面临各方面冲击:公司门店不断减少、营收与利润呈现断崖式下滑,智能家居转型缓慢、出海效果不及预期,实控人被实施留置措施……种种利空影响之下,公司股价持续走低。
汪林朋掌舵居然智家25年
汪林朋身故的公告一经发布,引来业界一片哗然。这位带领行业跨越一个又一个周期的掌舵者,不仅见证了我国家居行业成长与蜕变,亦是推动行业跨越式发展的参与者。
汪林朋出生于1968年,上世纪80年代考入北京工商大学会计系,毕业后开启了他在商业领域的征程。1999年,汪林朋接手了北京一家年销售额不足3亿元的小型建材装饰城,并且将其发展为知名的连锁卖场品牌。2001年,其开始担任北京居然之家投资控股集团(下称“居然控股”)总裁、董事长职务。自此,汪林朋与居然之家紧密相连,开启了一段长达25年的掌舵生涯。2024年12月,为便于公众更清晰地识别其传统卖场向智能家居体验中心的转型,居然之家更名为居然智家。
汪林朋掌舵的第五年,居然智家门店扩至5家,单店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,并开始在全国声名鹊起。2012年,当电商冲击实体零售,汪林朋率先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,推动家居卖场向“商业运营商”模式改革,助推居然智家的创新性发展。
2018年,汪林朋开始酝酿居然智家的上市工作,将其控制的居然控股旗下居然新零售38.5%的股份,转让给自己实际掌控的3家公司。随后,居然新零售通过增资扩股引入如阿里巴巴等多家新股东,汪林朋则借此轮股权转让实现近50亿元的套现。在引入战投后,居然智家的估值达到了360亿元。
2019年,汪林朋主导居然智家收购武汉中商达成借壳上市,交易作价356.5亿元,武汉中商股权穿透后,实控人为武汉市国资委。通过反向收购,汪林朋与其控制的公司受让武汉中商的股权,并直接、间接持有了武汉中商61.93%的股权,武汉中商的国有股东持股比例从43%骤降至1.7%,公司实控人由武汉市国资委变更为汪林朋。
这场交易亦遭到质疑,国有资产流失争议声四起, 汪林朋亦被指利用国企改制漏洞进行套现。尽管如此,2019年12月,居然智家通过借壳正式登陆A股市场,超越红星美凯龙(601828.SH)、富森美(002818.SZ),成为A股市场家居卖场第一股。汪林朋亦一度成为当年的湖北首富。
2023年,居然智家业绩超越红星美凯龙成为家居卖场一哥。2024年初,汪林朋在公开演讲中一句“竞争对手不行了,我们就变成老大了”的戏言,在家居行业掀起不小争议,而彼时的红星美凯龙,不仅业绩承压、财务流动性紧张,其前实控人车建兴正深陷困境。
然而,随着地产行业持续“瘦身”,不少家居企业亦走到了悬崖边缘。2024年末,居然智家更名并坚定地推动智能家居转型应对行业困境。
然而,正值转型关键期,2025-08-05,居然智家发布公告称,汪林朋被武汉市江汉区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。该消息犹如一颗重磅“炸弹”,在家居行业和资本市场掀起轩然大波。公司股价开盘一字跌停,汪林朋直接持有的3.72亿股股份被司法冻结。
7月23日,居然智家发布公告称,汪林朋已解除留置,变为责令候查措施,汪林朋亦已回到工作岗位正常履职。距离发布公告日仅仅4日,汪林朋坠楼身亡的消息便在业内流传,一日之后,官方公告正式证实其身故的噩耗。
公司经营承压
汪林朋身后的居然智家在近年来亦面临着诸多困境。
业绩方面,2021-2024年,居然智家的营收分别为130.7亿元、129.8亿元、135.1亿元、129.7亿元,增长瓶颈显现。同期,其净利润分别为23.03亿元、16.48亿元、13亿元、7.69亿元,连续三年下滑,2024年的净利润更是近七年来首次跌至个位数区间。2025年一季度,居然智家实现净利润2.12亿元,仍未扭转颓势,下滑幅度为-39.39%。
租赁及管理业务作为居然智家的主要收入来源, 2021-2024年,该项主营业务的营收从74.15亿元下降至55.4亿元,收入占比从56.73%降至42.73%,可见规模及营收占比总体呈下滑趋势。而在商品销售板块,2024年增长13.8%至63.24亿元,接近总营收的一半,但该块业务的毛利率仅7.59%,毛利率较2023年下降2.29%。
在市场扩张方面,近两年来,居然智家的家居卖场减少了21家,其中直营卖场减少8家、加盟店卖场减少13家。加盟经营模式的弊端亦逐渐显现。截至2024年底,居然智家拥有324家加盟卖场。这些卖场不仅面临数字化改造、智能转型等系列管理难题,在品牌管控方面也存在监管乏力的问题。今年3月,广州新塘居然之家就曾爆出商户卷款1300万跑路事件,凸显了加盟模式下的监管漏洞,严重损害了品牌形象。
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,居然智家现有货币资金仅为21.52亿元,同期的短期借款约18.75亿元,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约28.16亿元,偿债压力明显。2025-08-05,居然智家向居然控股借款20亿元,期限12个月。
今年3月,汪林朋曾在新春座谈会上提到了居然智家的四个转型方向:“设计AI,智能装修”梦;“智能家居,健康生活”梦;“垂直大模型,产业赋能”梦;“国际化,抱团出海”梦。如今,居然智家困境未解,转型尚未完成,汪林朋就离开了,留下的居然智家将何去何从?
家居行业的共同困境
回到行业层面,面临困境的不止居然智家。
2025-08-05,曾经的“中国家居首富”、红星美凯龙创始人车建新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措施。7月17日,广州靓家居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曾育周从办公楼一跃而下,其曾被称为“整装校长”。7月24日,现任“包租王”富森美董事长刘兵被留置。
家居大佬们的接连退场,不过是行业寒冬的冰山一角。家居圈的难,在前几年已有苗头。自2021年以来,以中国恒大(03333.HK)为代表的房地产企业陆续“爆雷”,下游的家居企业接连遭受冲击,如出现业绩下滑、亏损、闭店,甚至易主和倒闭的情况。
2023年,家居卖场龙头红星美凯龙和成品定制龙头顾家家居(603816.SH)先后易主厦门国资委控制的建发股份(600153.SH)和美的系盈峰集团有限公司,中小家居厂家长期因无订单停工停产。
爆雷亦成为已成行业常态。“家装第一股”*ST东易(002713.SZ)的资产被司法拍卖、字节跳动旗下“住好家”停摆、贝壳-W(02423.HK)旗下的“圣都装饰”接连闭店并停止接单、“住范儿”爆雷引发客户大面积维权。
2024年,在153家家居企业中,超六成企业出现业绩下滑,超九成利润同比缩水。细分领域中,9家定制家居企业陷入营收下滑困境,其中尚品宅配(300616.SZ)、皮阿诺(002853.SZ)、顶固集创(300749.SZ)三家定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,亏损的原因多在于自身的经营不善,或受应收账款坏账无法收回的拖累,导致净利润承压。而在成品家具企业领域,半数上市企业出现亏损,美克家居以8.64亿元亏损额居首,皇朝家居紧跟其后,亏损3.34亿元,分列该领域亏损榜前两位。
另据作者不完全统计,截至7月28日,在已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的44家上市泛家居企业中,仅有16家成功实现盈利,亏损的企业28家。如帝欧家居(002798.SZ)因应收账款账龄延长,叠加可转债摊销费用,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7500万元-9500万元;皮阿诺受大宗业务收入下滑、应收账款回款缓慢影响,上半年净利润预计亏损1100万元-1400万元;蒙娜丽莎(002918.SZ)因战略工程业务受地产拖累、产品销售价格下滑,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320万元-630万元。
同时,一个最直观的行业缩影是:被业内誉为“大家居建装行业全球第一展”的中国建博会(广州),曾经深受家居建材商的追捧,展会现场人流涌动,而今年7月的展会却风光不再,不仅参展商数量显著减少、展馆面积明显缩水、客流也显著减少。
回顾过去,家居行业的命运一直与房地产行业紧紧捆绑在一起。从2009年开始,全国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,带动如家装、家具、建材、五金等各个领域的需求增长,泛家居行业方兴未艾。2010-2020年,全国房地产新建商品房年销售面积从10亿平米增至17亿平米,家居行业迎来了“黄金十年”,家居、建材、装修等行业企业纷纷大刀阔斧扩产开店,企业的收入、利润等经营数据迎来水涨船高式的增长。彼时,如定制家居般的新业态得到快速发展,为家居空间装修设计应用的酷家乐、三维家等软件应运而生,推动家居家装向“所见即所得”发展落地。资本市场方面,居然智家、红星美凯龙等卖场龙头、建材家居企业成为资本的宠儿,索菲亚(002572.SZ)、欧派家居(603833.SH)、尚品宅配等企业陆续上市。
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,今年上半年,房地产新开工面积达到30.04亿平方米,同比下降20%。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亦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,房地产在筑底和转型阶段,需要更大力度推动止跌回稳。这亦意味着,当前,我国家居行业亦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,企业们纷纷降本增效、依靠数字化转型加持,并信奉出海神话,但似乎成果寥寥。
经过几年的探索,不少家居企业的战略转型或已经进入深水区,亦有家居企业仍在继续探索多种地产之外的增长路径。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,企业们仍需坚持围绕用户并创造长期价值,筑牢护城河和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,等待黎明的到来。我们亦期待,家居行业迎来蜕变与新生。返回搜狐焦点首页,查看更多